除架
杜甫〔唐代〕
束薪已零落,瓠叶转萧疏。
幸结白花了,宁辞青蔓除。
秋虫声不去,暮雀意何如。
寒事今牢落,人生亦有初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在初秋之际,那瓠瓜的架子已然零落,到了该拆除的时候了。
因此即使到秋天瓜蔓被拆掉,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。
秋虫声声萦绕耳畔,暮雀哀鸣情深意长。
虽然时光已到了暮秋,一片萧条,但“我”也没什么惋惜的了。
注释
束薪:捆扎起来的柴木,一捆薪柴。
瓠叶:瓠瓜的叶。古人用为菜食和享祭。
简析
《除架》是一首五言律诗。诗的首联先以秋日柴薪散落、瓜叶凋零之景,造出一种凄凉、萧瑟的氛围;颔联以花开花落、藤蔓枯荣的自然现象,暗示人生的变迁与抉择;颈联进一步写凄清秋景;尾联以寒秋之景作结,联想到人生的起点与终点,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。全诗融情入景,感情深沉、意境悠远,富有哲理意味。
杜甫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1338篇诗文 2730条名句
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
杜甫〔唐代〕
纨绔不饿死,儒冠多误身。(纨绔 一作:纨袴)
丈人试静听,贱子请具陈。
甫昔少年日,早充观国宾。
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(读书破万卷 一作:读破万卷书)
赋料扬雄敌,诗看子建亲。
李邕求识面,王翰愿卜邻。
自谓颇挺出,立登要路津。
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。
此意竟萧条,行歌非隐沦。
骑驴十三载,旅食京华春。(十三载 一作:三十载)
朝扣富儿门,暮随肥马尘。
残杯与冷炙,到处潜悲辛。
主上顷见征,欻然欲求伸。
青冥却垂翅,蹭蹬无纵鳞。
甚愧丈人厚,甚知丈人真。
每于百僚上,猥诵佳句新。
窃效贡公喜,难甘原宪贫。
焉能心怏怏,只是走踆踆。
今欲东入海,即将西去秦。
尚怜终南山,回首清渭滨。
常拟报一饭,况怀辞大臣。
白鸥没浩荡,万里谁能驯?
早梅
张谓〔唐代〕
一树寒梅白玉条,迥临村路傍溪桥。(村路 一作:林村)
不知近水花先发,疑是经冬雪未销。(经冬 一作:经春)